查看原文
其他

夏天养生,中医为什么总让你少吃寒凉?

赵伟民 中医宝典 2018-08-05

【中医宝典App】中医古今书籍在线/离线阅读 >>>



夏天到了,几乎所有的中医都会叮嘱大家:远离冷食冷饮。而与此对立,夏天里的冷饮、冰淇淋、冰镇水果却总是那么受欢迎。中医忌冷食的道理何在?有没有办法挽救大家贪凉的脾胃呢?


最近天气热起来了,冷食冷饮也已经爬满了街边店家的储物柜。对很多人来说,要完全拒绝这些诱人的冷饮冷食还真是不太现实。


因此,小编梳理出中医反对夏季食冰冷的原因,以及如果要吃的话,用哪些方法来补救和缓解。


 当我们喝冷饮时,我们在喝什么?



我们常听说「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」,但春夏如何做才是养阳呢?


所谓养,与杀相对,是顺其天性、供其欲求,帮助其生长的意思。那么问题来了,夏天里人的天性和欲求是什么?


如果一时不能确定,我们可以去看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,比如一棵果树。

作为生命,一棵果树想要在春天温热的风气里发新芽、抽新枝,在夏季炎热的催化下壮大和受孕,在秋天的收敛之气里垂下果实,避开冬天的冷风把温暖藏到地下根须里。


就生命的四季节律而言,人与树并无二致。在夏天,人的诉求是高温和热烈,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,身体和思想才能趋于妍丽、孕育成果,成为生命本来就很美的样子。



《黄帝内经》对于夏季生活有一段指导性文字,很多人都不陌生。其中谈到了三个「使」,也就是夏季里要完成的三件事:使情志舒缓无怒气,使花朵绽放、花蕊受孕,使爱意投放外部的人和物:


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。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

当我们利用冷冻技术的便利,大量喝冷饮,吃雪糕,吃冰冻的西瓜、葡萄、荔枝、柑橘等水果时,我们是在做什么?


首先,吃冰冷的东西会在一瞬间使人清凉、冷静,但一瞬过后,留下的是体内长久的寒热交争,身体的影响先不说,在情绪上则很容易导致躁怒,让人发一些无名火,违背了“使志无怒”。


其次,失去了持续的温热环境,身体开不出那么艳丽的花了。本来素颜就有的红唇,现在要化点妆才行了;本来会产生的一些灵感,现在无感了。


最后,夏天里阳气本来在往外走,正在关爱他人、联接世界,却被一杯冷饮收了回来。一杯冷饮为我们构造出的冬季小环境,让身心产生了自我封闭、“若有私意”的反季节状态。


因此,对于正常人来讲,夏季吃冰冷可以说是不养反杀、不养阳反收阴,故意和自己身心的真实诉求作对。


有人可能会说,不会吧,每年都吃冷的,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好啊。


是的,没感觉。只是那些夏天里发自内心的爱与笑,吃饭时舌尖上特有的食物香味,很多只有生命才有资格享有的美好,正在避开我们的「感觉」悄悄溜走。


而我们得到的,仅仅是凉物下肚冰封身体时的奇特感…



 体表是夏天,脾胃是秋天 


宝玉又说:「不必温暖了,我只爱吃冷的。」薛姨妈忙道:「这可使不得,吃了冷酒,写字手打飐(zhǎn,指被风吹得颤动)儿。」


宝钗笑道:「宝兄弟,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,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,若热吃下去,发散的就快,若冷吃下去,便凝结在内,以五脏去暖他,岂不受害?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。」


宝玉听这话有情理,便放下冷酒,命人暖来方饮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八回》


酒是热性,仍需热饮。宝钗是学了中医的,她说「用五脏六腑去暖它」非常真切。而喝下冷饮,五脏六腑中最大的受害者要数脾土系统。


中医讲:「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,皆属于土。」它们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消化系统,每天都要完成食物的搬运、研磨、过滤、吸收、外排任务。


一到夏季,人体的气血重心就远离中土,转移到心肺区和体表,所以夏天里,我们的皮肤和手脚都是热的,肚子却凉得像秋天


因为这一原因,夏季里人的脾胃功能是偏差的,稍微吃一些油腻、生冷、辛辣或不干净的东西,就容易拉肚子。


夏夜睡觉贪凉,全身都可以袒露,唯有肚子要盖上,因为肠胃最易受凉。有经验的人带孩子,晚上再热也会给他穿上肚兜,或在孩子睡着时悄悄盖上他的肚子。


夏天吃冰冷的东西,是选中了人体最薄弱的环节来进攻,因此每一杯冷饮都能击中要害。



被攻击后的脾土系统受损情况如何呢?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症状来检测一下:


1. 很少有饥饿感,即便肚子饿也不想吃东西。

2. 过分挑食。

3. 肌肉无力,懒得动,易疲劳。

4. 肚子、膝盖部位的温度过低(可与旁人比较)。

5. 形体过胖或过瘦。

6. 容易感冒、气短,或有鼻炎、咽炎。

7. 有过敏问题、皮肤病。

8. 二便不正常,早起难排便,时常便秘或腹泻。

9. 体寒,怕冷,手脚冰凉。

10.女性痛经。


以上是一些脾土系统受凉和失衡的表现。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,建议逐渐减少或杜绝冷饮冷食。


如果有五条以上符合,强烈建议不要再吃任何凉的东西,别让脾胃在最无力的季节里受伤,同时最好找医师调理一段时间,把脾胃之气养起来。



知道了「体表是夏天,脾胃是秋天」,我们想要祛暑降温的时候,就应该从体表而不是脾胃入手。举两个例子:


NO.1 我们可以在一个荫凉的地方喝杯热水,喝完汗出,微风一吹,顿生凉意。


NO.2 可以冲一个热水澡或用热毛巾擦一擦脸,一瞬间整个人好像下降了好几度。


看,用养阳的方式,不同样可以降温吗?


 怎样减轻其危害? 



冷饮冷食遍地都是,看一眼包装就很想买;带孩子出门,不买孩子会一直闹,强制压抑也不是办法;家里有冰箱,不放个水果饮料什么的好像都没了家的味道……


总之,出于种种生活上的原因,我们还是忍不住吃了冷饮冷食。吃了怎么办呢?除了用五脏六腑去暖它,还有没有办法减轻伤害?


首先我们在吃冷饮冷食时需要注意时间:


1、不要在饭前、饭后半小时吃


如今饭前喝点冰饮料、饭后吃点凉甜品是很自然的事,但这对脾胃的伤害最大。因为先被冻住再去消化食物,或者在努力消化食物的时候被冻住,就好像全身箍上铁链又要去干活一样,不堪重负。


2、不要在出大汗时吃


晒了太阳或刚运动完,身体会打开毛孔、大量出汗,这是夏季排湿的重要方式。此时如果骤然受凉,不仅会让该排出的汗无法再排,还很容易被寒邪打个措手不及,引发感冒、胃痛、关节病等。


3、不要在深夜吃


到了深夜,人的阳气变弱,脾胃休息,接受不了冷饮冷食的强刺激,只适合喝一杯温开水,安然入眠。敏感的人,深夜喝冷饮后会感觉到寒热交争,皮肤瘙痒,难以入睡。



最后,已经吃了冷饮冷食,我们可以在中医「寒者热之」的思路下去补救。


 捂肚子  

睡觉时,找个舒服的姿势把双手放在肠胃区,再放一点注意力在手掌下,几分钟就能把肚子捂热。可保持捂的动作直到睡着。也可以为小孩子捂。



动一动 

出门活动、晒太阳、站桩或打拳,适当出汗,尽量把寒湿排出去。



泡泡脚 

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10~15分钟,到微微出汗为止。



 遮腹膝 

穿衣和睡觉时,注意护住肚子和膝盖(同属中焦),不穿露脐装、露膝裤。



夏吃姜 

姜辛温,归脾、肺、胃经,能温中散寒,发汗解表,是夏季祛寒养生的不二之选。夏季做饭时多用生姜,或者日常冲饮带生姜的饮料,都是百用不厌的祛寒良方。



中医看待夏季该不该吃冷饮冷食这个问题几乎是绝对的,正常人都不宜吃,除非有火毒邪热或烫伤时当药来用。


现实生活中,我们却又很难完全放弃这份便利和消费欲。但既知其害,我们就多了一些意识和方法去避害全身,以及更好地爱护身边的人。

★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★


















《伤寒论》在线阅读


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★★★★★


人体穴位大全【图文版】


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?收藏这篇就够了


药房医院“代煎药”的猫腻!


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


中国第一部全面《急性心肌梗死》防治电影,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




  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

   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


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